走進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義龍新區(qū)的暉陽(貴州)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,生產車間一片忙碌,針狀焦等生產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到這里,經過一系列復雜工序后成為鋰子電池負極材料。
暉陽(貴州)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海平介紹,公司在義龍新區(qū)投資30余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,項目分兩期建設。目前,一期建設年產5萬噸高性能負極材料生產線和2萬噸石墨化車間全面建成投產。“我們采用了自主研發(fā)的新技術,在對原料進行石墨化過程中能耗比行業(yè)平均水平低30%。”他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