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6日,研究咨詢公司Gartner在一份報告中稱,由于汽車品牌面臨產(chǎn)能過剩和價格競爭等挑戰(zhàn),歐洲和北美的數(shù)家汽車工廠今年可能會被關閉或被出售。
Gartner表示,由于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和潛在關稅政策,歐洲和北美洲的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在2025年削減產(chǎn)能,而中國電動汽車的主導地位將因其在軟件和電氣化方面的優(yōu)勢而增強。
Gartner副總裁分析師Pedro Pacheco向路透社表示,汽車制造商更有可能在高成本國家關閉或出售汽車工廠,因為競爭壓力將日趨激烈。Pacheco表示:“這有點像高壓鍋。壓力越來越大,越來越大……這將促使許多汽車制造商做出更務實的決定。”
Gartner預測到,中國品牌可以通過收購工廠來克服貿(mào)易壁壘,也可以在成本較低的歐洲國家或者摩洛哥、土耳其等自由貿(mào)易伙伴國家開設新工廠。
1月15日,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的首席執(zhí)行官Stefan Hartung在接受采訪時對2025年歐盟二氧化碳排放規(guī)定的影響表示擔憂,并稱歐盟不應該對未達到標準的公司處以罰款。法國汽車游說團體PFA的主席Luc Chatel認為,歐洲汽車行業(yè)很難達到2030年和2035年的電動汽車目標。“風險在于,我們最終會減少內(nèi)燃機汽車的銷量,人為地提振電動汽車的銷量。”
盡管電氣化面臨挑戰(zhàn),但Gartner預計,2025年電動公交車、電動乘用車、電動貨車和電動重型卡車的總出貨量將增長17%。該機構(gòu)預測,到2030年,汽車制造商銷售的所有車型中,電動汽車將占到50%以上。
Pacheco表示,為了實現(xiàn)這一轉(zhuǎn)變,傳統(tǒng)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從新興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和數(shù)字技術公司購買軟件架構(gòu),建立研發(fā)中心,或與科技公司合作設立電動汽車合資企業(yè)。